徽州区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本报讯古树是保护伞大自然的馈赠,名木是徽州林业的精华,古树名木是古树珍贵的“绿色文物”和靓丽的城市名片。徽州区通过摸清“家底”、名木建档挂牌、撑起生态修复、保护伞依法保护、徽州挖掘价值等方式,古树让古树名木“延年益寿”,名木使公众呵护古树、撑起保护生态的保护伞自觉性和参与度不断增强。
为摸清区域内古树名木的徽州“家底”,徽州区认真组织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古树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名木分级鉴定、撑起拍照留存和建档管理等,全面系统地了解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状况,让每一株古树名木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据调查统计,现全区共有古树名木58株,其中名木3株,一级古树10株,二级古树22株,三级古树23株,古树群4个,涉及红豆杉、桂花、香樟、香榧等多个品种。
该区对古树进行挂牌保护,并邀请省林业厅、市林业局专家“把脉会诊”,实施科学有效的修复方案。同时,加强地校合作,与安农大、黄山学院合作培养林业专业人才,为古树的健康生长和科学保护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为有效保护古树名木资源,该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倒卖、砍伐、损坏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先后组织开展了规范树木移植管理和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工作,切实加强全区17家绿化苗木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同时,该区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域环境整治、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等相结合,并积极争取上级林业财政项目专项资金,对部分因环境影响、病虫害发生以及病理性退化等状况的古树名木开展抢救性保护修复工作。近两年,该区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11处古树实施了保护修复,有效改善了古树名木生长环境。
作为体现徽州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绿色瑰宝”,该区在积极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宣传的同时,结合全域旅游打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的自然、人文、旅游价值;积极参与全国“最美树王”评选、《黄山市古树名木》《徽州古树系列丛书》编撰等工作,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价值的认识和参与保护的自觉性,激发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意识。
·张科石远飞何施·
- ·汪传道:三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妻子 他用不离不弃诠释爱情
- ·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在北京举办
- ·景泰蓝爱好者注意了,第三届“蓝粉节”在北京举办
- ·广西春收粮食连续5年实现“三增长”
- ·丁玲芳:做好矛盾“解铃人” 巧解群众“千千结”
- ·首届丝尚盛典活动在浙江杭州举办
- ·前6月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5.6% 市场呈现新亮点
- ·光明乳业启动“向上争一个光明”全民运动倡议,携手体育巨星共迎盛大赛事
- ·淮北市:“好人文化”弘扬凡人善举
- ·在直播间演绎民族歌舞,“民族歌舞青年主播团”来了
- ·跟着苏轼夜访怀民,中华世纪坛开幕跨年大展
- ·一“贴”难求 冰箱贴何以成为文创“顶流”?
- ·高宗新:40年坚持,见证医者仁心
- ·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在北京拉开帷幕
- ·当橙子有了“碳标签”
- ·35位油画家与庐山来一场色彩之约